7月20日,暑运中的沪苏湖高铁线车流繁忙。18时55分,G1317次列车风驰电掣般跑在芜湖至苏州南区间。突然,对讲机里传来7号车厢乘务员李怡焦急的声音:“车长!7车厢有旅客突发疾病!”
在G1317次列车上12岁男孩癫痫发作,嘴角颤抖、意识模糊之际,列车长宋京京带领团队迅速构建起一道生命防线;闻讯赶来的医生以专业判断稳定了病情;车站调度与急救人员无缝衔接完成最后接力。这一幕不是偶然,而是现代职业文明中医生天职、应急专业与系统协作精神的完美呈现,它们共同演奏出一曲尊重生命、敬畏职责的文明赞歌。
医者仁心,治病救人的天职在这场救援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。那位闻讯赶来的医生没有因身处列车而犹豫,没有因条件有限而退缩,在移动的空间里完成了专业的初步诊断与处理。"可能是癫痫发作"的判断看似简单,却凝聚着多年专业训练的积淀;稳定病情的处置看似从容,却体现着"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"的医者誓言。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说:"医生是我们文明的崇高代表",因为他们将人类最原始的同情心转化为最专业的救助能力。当男孩眉头舒展、眼神重新聚焦时,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症状的缓解,更是医学人文精神在疾驰列车上的生动绽放。
列车工作人员的救治展现了应急处置制度的价值。从乘务员李怡的及时报告,到列车长宋京京的果断处理,再到红十字救护员的迅速支援,所有的环节都紧扣在一起。宋京京用衣物卷成"防护盾"防止男孩咬伤舌头,这一细节体现的不是临场急智,而是反复演练形成的肌肉记忆。在保障旅客生命安全方面,列车与车站都配备红十字药箱,并且对列车、车站的铁路工作人员,进行相应技能培训,考取红十字救护员,海姆立克急救法,心肺复苏、AED除颤器使用,创伤救护等基础急救方法;掌握常见急症、意外伤害、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,高铁团队的表现正是集中培训成果的完美体现。他们或许没有医生的专业知识,但通过系统的职业培训,掌握了特定情境下的应对技能。中国高铁不断完善的服务标准,都在这一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救援能力。当列车长蹲下身子安抚家长时,专业与温情融为一体,展现了现代服务业最高境界的职业素养。
而车站与急救系统的无缝对接,展现了现代文明有效统一。宋京京联系苏州南站调度时的清晰指令,车站开通绿色通道的高效执行,救护车及时抵达的精准配合,构成了一幅系统协作的壮阔画卷。在这场救援中,铁路系统、医疗系统、城市应急系统打破了组织壁垒,以生命为最高原则完成了跨系统协作。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统计,2023年全路共处置旅客突发疾病事件逾两千起,成功率高达98%,这背后是无数次的预案修订、联合演练和流程优化。当男孩被顺利送医救治时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生命的得救,更是中国公共服务体系日趋成熟的缩影。
这场生命接力赛没有明星主角,却有着最动人的文明光芒。医生履行天职、列车员专业应对、系统高效协作,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职业却能团结在一起治病救人。在古希腊,医生希波克拉底誓言要"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"救治病人;在古中国,医师孙思邈强调"大医精诚"的职业操守。当我们为这场救援喝彩时,实际上是在致敬那种将职责视为天职、将专业做到极致、将协作视为本分的现代职业文明。这种文明,正是我们面对世界上的多种意外时,最让人安心和最可依赖的力量。(陈震离)